2016年4月,時任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歷經四年追求後,終於在大阪與日本夏普簽署投資協議,正式入主這家日本百年家電大廠,是當時台灣金額最大外國企業併購案,也是極少數日本大企業被台資入主的案例。
2019年6月,郭台銘交棒給劉揚偉,隔年劉就提出鴻海的3+3中期成長策略,其中之一就是要運用鴻海操作嫻熟的消費電子代工模式及全球供應鏈管理經驗,集重兵發展電動車。
時間轉到2022年2月,鴻海與泰國國家能源集團PTT的合資企業Horizon Plus成立,其位於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的電動車(EV)工廠預計今年中開始建廠、2024年投產,準備從東南亞最大汽車市場的泰國做起,未來行銷整個東南亞。
從郭董交棒給劉董到現在,才過了不到三年。
這或許意味,鴻海將再度發揮速度優勢,打敗決策速度牛步的現有日本車廠,在電動車的全球大浪潮下,先一步攻下東南亞的全新EV市場。
「日廠在電動車投資及合作夥伴上的決策,一直很慢」
「日本汽車製造商在東南亞是優先推油電混合車,而且日廠在電動車投資及合作夥伴上的決策一直很慢。」
這句話不是出自鴻海集團或泰國PTT的高層,而是出自長期觀察東南亞製造業發展的日本重要產業研究機構、野村總合研究所泰國分公司的資深研究員山本肇。
以泰國為主的東南亞汽車市場,數十年來都由日廠主導,為何以消費電子產品代工的鴻海,有機會打開本地全新的電動車市場?
泰國目標「30@30」 國營石油巨擘PTT挑大樑 找上鴻海合作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
1. 泰國希望到了2030年,電動車產量要佔整體汽車產量30%,這項目標就是由PTT負責執行。
去年5月底鴻海宣布,與PTT簽署合作備忘錄,目標是共同為泰國電動車產業建立以生產EV和提供關鍵零部件為主的開放平台。該平台的軟硬體服務對象,將面向泰國所有汽車業者,協助它們在泰國和東協市場加速生產及銷售電動車的生產和銷售。
去年8月PTT執行長Auttapol Rerkpiboon表示,這項合作是PTT重要里程碑,在未來能源時代,特別是交通運輸和移動產業變化下,將加速PTT掌握永續增長的EV價值鏈。
他認為,與鴻海合作將有助汽車產業達到生產品質目標,也符合全球永續標準,並幫助泰國成為亞洲的電動車製造中心,同時也響應泰國政府的減碳政策,擴大電動車產量以減少排放量。
2. PTT旗下電動車子公司Arun Plus執行總監Ekachai Yimsakul接受日經採訪時表示,雙方合資公司Horizon Plus將把鴻海的手機代工模式運用至汽車業,該合資公司將以台灣開發的軟體及平台,在泰國為品牌商製造整車,首發客戶將是中國的合眾汽車。
他說明,汽車品牌商與製造商共用汽車工廠,不論在支出及時間都能省下更多。
報導提到,合眾汽車不僅計劃在泰國生產右駕車,也希望把右駕車出口至印尼及馬來西亞。
3. 泰國長期是東南亞的汽車製造重鎮,日本Toyota、本田等大廠在泰國生產汽車已有數十年,建立了相對完整的垂直供應鏈,但電動車需要的零組件只有傳統汽車的一半,組裝也更容易,因此在水平供應鏈整合的可能性更高。
Ekachai Yimsakul表示,PTT已經有集團內其他事業投入電動車電池及充電樁等相關硬體,並希望本地的汽柴油車零件供應商加入電動車的行列,建立本地的電動車生態系。
鴻海電動車在曼谷車展亮相 打響在東南亞名聲
鴻海旗下鴻華先進打造的Model C電動休旅車及Model E電動車,3月底在第43屆泰國曼谷國際車展亮相,其中Model C獲頒發「最佳節能休旅車獎」,Model E以科技創新獲頒「最佳概念轎車獎」,意味鴻海血統的電動車已在東南亞打出名號。
去年8月底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透過視訊,在泰國曼谷舉行的年度能源產業會議「亞洲能源未來」(Future Energy Asia)中做專題演講時表示,鴻海與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的電動車合作案,可望為當地創造工作機會、帶動經濟成長,並形成在地的電動車供應鏈。
「到了2025年,我們的BOL(build、operate、localize;生產、營運及在地化)模式將創造工作機會、激勵產業成長,並形成本地的供應鏈及標準。預期到那時,合資企業可以幫助泰國政府達到「30@30」的政策目標。」
「同時,它(合資公司)會成為泰國頂尖的EV企業,並在泰國IPO。」
Reference source from https://bit.ly/3rdYU7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