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邱國正上周在立法院表示,研議「不修法」延長役期,被解讀為恢復一年制徵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防部長邱國正上周在立法院表示,研議「不修法」延長役期,被解讀為恢復一年制徵兵。軍方與相關部會曾赴總統府報告,啟動時機保留給總統決定。恢復徵兵的最大困難是,若從四個月軍事訓練役變成一年義務役,消化編制員額擴充為三倍,成為龐大負擔;為因應兵源暴增,外島與重要軍事設施的守備部隊會擴編。
官員指出,決定恢復徵兵,是天時地利的結果。去年國防部已經應國安會要求,研究恢復徵兵可能方案;俄烏戰爭引發民眾對安全的關注,決定順水推舟,利用此波民氣,一舉通過這項平日可能遭致反彈的改革。
民國一百年底轉型全募兵時,立法院未廢除兵役法中一年義務役的條文,而是增列四個月軍事訓練役。當時國防部面對外界質疑兵力不足時就表示,徵兵的法源仍在,如果國家局勢必要時,仍可恢復徵兵,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恢復徵兵的挑戰,最大困難是國軍經歷精實、精進、精粹三波裁軍,部隊編制總額只有十八點八萬。以目前役男人數估計,每年進入軍中人數約為七點一萬,現行只要服役四個月,等於國防部同時只需消化二點四萬人,役期若變成一年,必須擴充為三倍。
恢復徵兵,編制員額增加四點七萬人,等於擴軍百分之廿五。這些人要被安插在什麼職務,所需的硬體物資與軟體訓練,要如何在短時間到位,都是大問題。
官員指出,國軍原本有「常備打擊、後備守土」的規畫,在國家進入戰爭威脅時,動員後備軍人組成的部隊,不及常備部隊精銳,因此擔任守勢輔助角色,讓常備部隊集中用於反擊;如今配合兵制改革,要將原本必要時才徵召的二線部隊,改為常備或是半常備。
軍方人士表示,役男即使役期恢復到一年,與理想狀態仍有相當距離。國防部將盡可能把志願役與義務役的人員分開。擔任打擊任務的第一線常備部隊,除了部分用於填補編制空缺的人力,會以志願役官士兵為主體。
近年義務役官兵薪水低,士兵每月不到七千元,預官少尉僅兩萬元。志願役士兵每月至少有三點四萬元,少尉四點九萬元,兩者相去甚遠。未來義務役是否仍將維持低薪,還是改採同等或類似於志願役的待遇,但後者每年增加開銷相當驚人;相關配套問題未釐清,是政府到現在都不願承認將恢復徵兵的主因。
Reference source from https://bit.ly/36LyQZP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