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桃園市龍潭區聖蹟亭

台灣桃園市龍潭區聖蹟亭又稱惜字亭敬字亭,是用來焚燒字紙、崇敬倉頡文昌帝君的台灣民間設施,多分布於客家地區龍潭聖蹟亭始建於光緒元年(1875年),由監生古象賢、楊鳳翔、庠生鄧觀奇、貢生鄧逢熙、廩生楊鳳池、士紳黃龍蟠等人(分屬「文光」、「崇文」、「拿雲」3大詩社)發起集資,並分別由楊鳳池(撰序),黃龍蟠(楷書勒石)等人合力完成


現存的聖蹟亭於光緒18年(1892年)、民國14年(1925年,日治時期大正14年[5])、68年(1979年)皆曾整修,建築保留清代3進式規制[5],為全臺灣面積最大(950平方公尺,2012年面積為422平方公尺)、規畫最完整的惜字亭,已列為市定古蹟。

一般的聖蹟亭或惜字亭多半只有焚燒字紙的爐體,但龍潭聖蹟亭具有完整的聖人形(凸)格局,具有三進庭園。為善盡社會責任,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自民國89年(2000年)4月起,逐年撥款認養此亭,鍾肇政資政、漢聲出版社黃永松先生及地方人士亦曾協助龍潭區公所進行完善的維護,為地方保留珍貴的文化資產。
近年(1995年起)因為道路的多次拓寬,主體與聖蹟亭外的牌樓(非古蹟)有許多的爭議,以致部分庭園終究被截去一塊,形成今日所見緊臨馬路的聖蹟亭。
聖蹟亭是一座民間用來焚字紙與祭祀聖人頡的惜字亭,其起源主要與中國人敬惜字紙的觀念有關。龍潭聖蹟亭位於龍潭往埔心的聖亭路邊,為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字紙亭。 


聖蹟亭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日和大正十四年(1925)重修,迄今己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



聖蹟亭爐體高約一丈八,位於方形臺基上,亭分三層,第一層亭座為八角形平面,


第二層為方形是火化的爐身,第三層為八角形,


上方有石造攢尖屋頂形式覆蓋,雕有瓦當滴水,翼角起翹,屋頂中央則安放葫蘆寶座。



聖蹟亭具備外門、頭門、中門、雲牆、石筆及供桌、祭壇、爐體等,建制完備,並有園林營造出完整空間佈局,為台灣現存聖蹟亭中僅見。



附近緊鄰的是龍潭大池龍潭大池位於臺灣桃園市龍潭區,是該區的地標,也是一個觀光旅遊景點。 乾隆13年(1748年),霄里社通事知母六曾和漢人墾戶薛奇隆共同修築霄裡大圳來灌溉今日龍潭一地,其後又修築靈潭埤(今龍潭大池),蓄水灌溉龍潭一地。


位置:
龍潭大池位於龍潭區鬧區西側,西北臨龍元路(舊省道3),東北臨神龍路(鄉道桃66-1線),西南臨環湖路。隔著神龍路的對面是龍潭國小及國立龍潭高中。若從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下龍潭交流道之後,往龍潭市區方向順著大昌路直走,之後接中豐路中山段繼續前進即可抵達。


由來:
龍潭大池古時因池面長滿野生的菱角,因此被稱為「菱潭埤」。後有鄉民建廟,因而稱之「靈潭埤」。日治時期地圖註記為 - 龍潭埤。近年官方地圖註記為「龍潭大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E%8D%E6%BD%AD%E5%A4%A7%E6%B1%A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