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學良、趙一荻的山居歲月
西安事變屆滿72週年,遙想當年,張學良被幽禁在清泉部落,已經是上個世紀的歷史。新竹縣政府為了重建少帥故居,振興清泉觀光,歷時多時進行復原工程,並訂於12月12∼14日間推出「張學良紀念園區開館系列活動」。
撰文/張美蓮 攝影/楊志雄 圖片提供/新竹縣政府、張閭芝、張閭蘅
時序入冬,車行前往清泉,深秋殷紅艷黃的樹葉落盡,初冬的山景只見雲霧繚繞、林木扶疏,卻更添一股遺世飄渺的氛圍。順著彎彎折折的山路不停往上轉,沿途不知行經幾個山間小聚落,在通過洞壁凸突、幽深陰濕的「桃山隧道」後,不久終於抵達清泉部落。
清泉部落坐落於五峰鄉的桃山村,四周群山環繞,上坪溪流貫其間。初訪清泉的旅客,很難不被它的幽僻寧靜所吸引,這個泰雅族人安居的部落,在日治時代,日本人在此開發溫泉,稱之為「井上溫泉」;民國以後,蔣介石取其隔絕荒僻,將主導西安事變的東北少帥張學良幽禁於此,度過十數年如同隱者般的歲月;文學作家三毛愛其山居悠閒的情調,租下一間老舊的紅磚屋,構築她的清泉故事。
山林無言,歷史曾經烙在身上的印子,依舊還清晰可辨,然而人世的是非紛擾,卻隨著時移事往,漸漸靜默了。
幽幽清泉夢 張學良故居重現
西安事變 改寫中國近代史
1936年4月,率領東北軍駐紮西安,負責西北剿匪重任的張學良,與周恩來在陝西延安會談,達成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協議,並多次勸諫蔣介石聯共抗日,但都遭到拒絕。蔣介石擔心張學良剿共意志動搖,親至西安督察視事,張學良與楊虎城為逼蔣介石聯共抗日,於12月12日發動兵諫,扣留蔣介石,同時致電中共中央,並提出「停止內戰」的主張,此即對中國近代歷史至極關鍵的「西安事變」。
事變爆發後,宋美齡、宋子文前往西安展開營救談判。12月25日,張學良釋放蔣介石,並堅持親自護送蔣介石返回南京,西安事變至此和平落幕。抵達南京後,蔣介石雖特赦了張學良所接受的軍法審判,但將其「交由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就此開始張學良長達半個世紀的幽禁歲月。
經過多次輾轉遷移,隨國民黨撤守台灣,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趙四小姐)於1946年到1960年被移送至「井上溫泉療養所」,並派有軍統局和憲兵2個排的軍人,約60人監視控制其行動。「井上溫泉療養所」位於現今的清泉溫泉後方的上坪溪畔,而這個彷若與世隔絕的荒僻聚落,也成了張學良幽禁期間中安居最久的處所。
拾花養草 山居幽靜
在今日仍感僻遠的清泉部落,可以想見兩人初來乍到時的寂寥苦悶,加上時時刻刻受到嚴密的監控,更使其身心受困。在張學良晚年自述中提及,他曾在張治中將軍夫婦造訪時,請託張治中向蔣介石提出兩點要求:一是恢復自由,二是希望看管他的特務頭子劉乙光搬出他的房子,他說張治中面告蔣介石後,蔣介石聽了很生氣,親下手諭:「以後非經本人批准,任何人不許見張學良。」
雖是山居幽靜讓失去自由的兩人悽苦難眠,但似乎也讓半生兵戎顛沛的兩人逐漸安頓下來。張學良在這小屋中讀書、看報、書寫、沉思,也透過宋美齡送的收音機,了解外界世局的變化;趙一荻也始終在張學良的身旁,形影不離地照顧陪伴著。他們在小屋四周拾花養草、種菜養雞,偶爾也打打網球、釣魚、外出遊玩,據說張學良還曾童心未泯的跳下溪水,想與當地的小孩一同戲水!
這對出門始終有大批憲兵前呼後擁的人物,當地居民對於他們的身分並沒有太多認識,但兩人夫唱婦隨、鰜鰈情深的樣貌,卻還留在不少人的回憶中;張學良與趙四小姐日常外出散步時,或是手牽著手、或是趙四小姐在張學良的身旁亦步亦趨的模樣,都令人記憶深刻且感動。
當地居民的純樸善良也帶給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許多溫暖,在兩人當年在清泉拍下的照片中,留有多幅與原住民婦女孩童的合照,趙四小姐還曾穿戴泰雅族婦女的傳統衣飾,赤腳留影。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氣氛相當緊張,兩人深居山間,幾乎斷炊之際,當地泰雅族的幾位朋友替他們帶來蕃薯,讓兩人不致挨餓受飢。這也是張學良晚年殷殷叮囑他的姪女,張閭蘅、張閭芝姐妹,一定要回到清泉看看的原因之ㄧ。
幽幽清泉夢 張學良故居重現
時移事往 故居重建
1957年,張學良和趙一荻離開清泉溫泉,遷移至高雄;1 9 5 8年,蔣介石明令解除對張學良的管束,並安排蔣經國與其交遊。1960年再搬到台北,先是住在幽雅招待所;1 9 6 1年,張學良兩人遷至自己出資購買,位於台北北投復興崗的二層樓房。1995年離開台灣,僑居美國夏威夷。
清泉溫泉則在1963年因葛樂禮颱風侵襲,遭受洪水沖刷侵蝕而崩毀。街道和教堂,重建於比距離原址地勢更高的地方,然而張學良故居被沖蝕成河道, 已不復見。新竹縣政府幾年來積極爭取各界資源,冀望能將張學良故居原貌重現;因緣際會之下,縣長鄭永金經由前外交部禮賓司長馮寄台的引介,與張學良的現居於香港的姪女張閭蘅、張閭芝兩姐妹取得聯繫,透過兩姐妹的大力協助,再加上當地耆老訪談的田野資料,在舊居原址對岸,重建少帥張學良故居及生活環境。
張閭蘅、張閭芝姐妹表示,少帥晚年在夏威夷時,常談及被幽禁於新竹清泉的山居歲月,還把當年在清泉拍攝的居家照片全交由姐妹兩人保管,要她們有機會把這段故事寫出來;而少帥的日記中,對於這段時間的生活,字裡行間沒有一句怨言,更充滿著對當地原住民的關心。兩姐妹已於2006年整理出版《張學良、趙一荻私人像冊-溫泉幽禁歲月1946-1960》,闡述張學良與趙一荻幽居十餘年,與世隔絕的生活點滴。更在張學良故居的重建工程中,給予多方的協助,提供大量照片、文物及手稿等資料,充實了張學良故居的內涵。
幽幽清泉夢 張學良故居重現
張學良故居的主體建築採木造結構,黑瓦、木屋頗有古樸之美。屋內規劃有書房、客廳、臥室和長廊。造訪此地的旅人可經由豐富的照片及文物史料,勾勒少帥山居樣貌;也不妨在長廊駐留,想望當年少帥在此臨窗捧讀的身影,再信步走往少帥晨讀時的「記憶步道」,透過其上的詩句,憑弔昔人的事蹟與風骨。鄭永金縣長期望,張學良故居的推動能讓世人瞭解張學良將軍與趙一荻女士在清泉的生活點滴及沉潛心境;更藉由少帥魅力,促進兩岸觀光人潮,帶動新竹縣的繁榮。
青山綠水 裊裊溫泉
新竹縣政府對於張學良故居的規劃不僅是單獨的個體,而是結合泰雅文化、美食與舞蹈,更要將聞名遐邇的清泉溫泉、霞喀羅步道及週遭景點設施納入其中。張學良故居不僅著重加強附近綠化植栽與施作,更設有「泡腳區」,讓遊客體驗溫潤滋養的清泉溫泉。
清泉風景區內共有三座吊橋橫跨銜接,自日治時期就已興建完成,採騰空式架設,長度都超過一百公尺,是五峰鄉境內現存最古老也最完好的吊橋。這幾座吊橋不論晴雨各有姿態,猶如抹過山間的雲彩,騰空橫跨於深谷之上,俯瞰溪水清澈,遠望群山蓊鬱,每每吸引旅人在此停佇忘返。1983~1986年,作家三毛為翻譯丁松青神父的「清泉故事」,租屋於清泉,並取名為「夢屋」。「夢屋」是一間老舊的紅磚屋,位於張學良故居重建位址的對岸;根據作家劉克襄《隨她流浪回部落》文中所敘,三毛並沒有真正住在「夢屋」,而是住在清泉天主堂的宿舍,「夢屋」反而是提供仰慕而來的讀者寄宿之用。三毛住宿的清泉天主堂,則是清泉地區最古老且最宏偉的教堂,現址就在張學良故居重建位址的上方。
幽幽清泉夢 張學良故居重現
從張學良故居再往上走, 可到「清泉派出所」。清泉派出所的位置是日治時期的「井上駐在所」,建築主體已經改建。小小的派出所地處偏僻,所前的石砌駁坎是日治時期所遺留,仍保有昔日駐在所的氛圍,較為陰濕的部份覆蓋一層厚厚的青苔,苔綠斑駁,更顯清幽寧靜。前方空曠處是昔日的「番童教育」,後來整理為公園草坪,在其間休憩歇腳,聽風聲、聽鳥鳴,看雲朵飄移變化,享受難得的放空。
新竹縣政府訂於今年12月12日,時值西安事變72週年之際,讓張學良故居重現於世界眼前,並籌辦「新竹縣張學良紀念園區開館系列活動」,屆時將推出一系列精采豐碩的活動,各地旅客不妨遠離平地的喧囂擾攘、卸下歷史的是非功過,到五峰清泉進行一趟人文、美景與溫泉的行旅。
幽幽清泉夢 張學良故居重現
http://travel.hsinchu.gov.tw/Article/Details/4A12BED0-8C37-4EE6-980E-910AFCFDA9F4?collectionId=E1D0B116-D271-4149-96AE-5C083D593ED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