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LA地鐵與輕軌後, 帶著小摺就可以亂跑了, 其實比起日本和台北的轉乘系統簡單的太多了



洛杉磯捷運路線 - 洛杉磯郡都會運輸局負責維護及營運大洛杉磯地區的六條捷運路線,
洛杉磯輕軌藍線,於1990年通車,為輕軌路線,連接洛杉磯市中心第七街捷運車站,與長灘市中心轉運車站Transit Mall station。


洛杉磯地鐵紅線,為地下鐵路線。其起點為洛杉磯市區的聯合車站。在1993年,開通至Westlake/MacArthur Park車站。於1999年沿好來塢大道開通到好來塢車站,隨後在2000年開通至北好來塢車站


洛杉磯輕軌綠線,於1995年通車,為輕軌路線,連接南灣區的Marine/Redondo 車站和洛沃克車站。本線主要在105號州際公路的中央分隔帶上行駛,並是區內唯一一條與其他路面完全分隔的輕軌路線。於Aviation/LAX有免費接駁巴士前往洛杉磯國際機場


洛杉磯輕軌金線,於2003年通車,為輕軌路線,由帕薩迪納的Sierra Madre Villa 站經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站,再經小東京(Little Tokyo)、東洛杉磯(East Los Angeles)直到蒙特利公園(Monterey Park)的大西洋大街(Atlantic Blvd)口。其中往洛杉磯東區(East Los Angeles)的延伸段中有大概1.8英里路段經過Boyle Heights;因該區的路面較為狹窄,該路段將採用地底運行, 當中包括兩個地下車站。




洛杉磯地鐵紫線,於2006年命名,為地下鐵路線,連接聯合車站和韓國城的Wilshire/Western 站。於2006年以前,本線為紅線的一條支線。





洛杉磯輕軌博覽線為一條輕軌路線,將沿著博覽大道(Exposition Boulevard)連接洛杉磯市中心與聖塔莫尼卡。第一期工程於2006年9月展開,施工範圍介乎第七街/都會中心站(7th St/ Metro Center)及Culver City,一期工程已經於2012年開通。第二期工程會將本線延伸至聖塔莫尼卡,已經開始施工。



一輛紅線列車駛經Wilshire/Vermont車站

時至1963年,洛杉磯的所有電車路線都已經停駛,而隨後的城市發展亦主要集中於建設高速公路網絡。

然而,隨著都會區內的人口飆升至一千四百萬,交通擠塞問題愈見嚴重,而有關當局亦明白單靠興建高速公路並無法解決交通問題。洛杉磯縣的居民於1980年代投票,通過徵收銷售稅(每次交易徵收半美分)來集資興建鐵路網。

繼首條輕軌於1990年啟用後,首條地下鐵線(紅線)經過七年時間建造後,亦於1993年啟用。地下鐵系統早期由兩條支線組成,到2006年則正式一分為二:紅線現在由洛杉磯市中心,經好來塢前往北好來塢;紫線則沿著Wilshire大道,連接市中心和韓國城。在2006年第二季度,紅線和紫線的週日平均載客量總共達139,200人次。紅線和紫線的列車使用第三軌供電,因此無法於輕軌路線上行駛。

地下車站的建造預算內,0.5%被預留作美化車站和公共藝術用途,而所有地下車站的設計也頗為獨特。另外,因為洛杉磯鄰近斷層,地下隧道在設計時已考慮地震的因素,更能抵受高達芮氏地震規模7.5的地震。

輕軌系統
一輛金線列車抵達帕薩迪納終點站。

洛杉磯的電車系統停駛27年後,市內的首條現代輕軌線(藍線)於1990年啟用。五條捷運線中,三條是輕軌線(藍線綠線金線。輕軌線列車採用架空電纜供電,因而不可於地下鐵線運行。


正因如此,藍線的終點站設於第七街/都會中心站(7th St/ Metro Center)而非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乘客如想從藍線前往聯合車站換乘其它路線,中途需要換乘紅線紫線地下鐵。
藍線金線主要在地面運行,部分經過人口稠密處的路段則架空或地底運行。

綠線則與其他路面交通完全隔離,部分路段於世紀公路(I-105)的中央分隔帶上運行,南部路段則架空運行。

洛杉磯輕軌系統的載客量在全美輕軌系統中排行第三,週日平均載客量在2006年第二季度總共達137,700人次。此外,藍線的載客量在全美輕軌路線中排行第二,週日平均載客量達80,000人次,僅次於波士頓的綠線(204,800人次;雖然波士頓綠線的服務範圍較廣)。

營運時間 : 一般而言,洛杉磯捷運系統營運時間為早上五點至午夜十二時。然而,某些的路線有更長的營運時間。
票價:  洛杉磯捷運之票務採用榮譽制,所有車站之出入口,至少設有兩台自動售票機,但沒有任何人工或自動之驗票系統。然而,捷運警察不定期在車站抽驗。

若乘客未先行購買車票將可能面對最高美金$250之罰金與48小時之社區服務











留言